專訪劉寶華:雄安新區的核電創新中心到底怎么建?
發布時間:2021-01-17 05:30:33 來源:上海華千電氣有限公司
1.籌劃組建核電創新中心,將核電名片和雄安發展有機結合,就是要以高技術產業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以雄安創新思路引領核電發展。
2.核電創新中心首批工作人員已經進駐雄安新區辦公,秉承“創新”理念,正在編制整體規劃方案,遴選優質研發項目落地。
3.我們希望核電創新中心成為核電行業聯合創新發展的新平臺,聚焦核電基礎共性問題和新一代先進核能技術創新,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核電”,在高端基礎材料研制、軟件開發與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發揮優勢,以重要項目、重大專項為依托,推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
4.大部分國家未來仍需要發展和使用核電。多數國家需要通過引進核電技術和國際合作才能擁有自己的核電。在這樣的發展格局中,我們要主動作為,開放合作,提升國際核電技術交流話語權。
5.我們要努力實現穩定有序的發展,避免大起大落,穩定建設規模,保持科學合理的建設節奏。
6.我們要加快補齊技術、設備等短板,提升國產化率。當然,即使我們實現了100%的國產化,仍然要堅持開放合作,仍然會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持歡迎開放的態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核電能夠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健康發展。
2018年底,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華能、大唐等五家企業在國家能源局協調下,聯合投資成立雄安興融核電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在今年的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指出:“核電是科技和工業制造領域的一座高峰。要攀登這座高峰,關鍵靠科技創新。要持續提升三代核電技術,積極推動小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核電技術的研發示范,通過大聯合推動大創新?!?/p>
集聚創新要素、落地在雄安新區的核電創新中心,有哪些計劃實現的愿景?相關工作進展如何?如何推動核電自主創新?圍繞著這些社會關切的問題,本刊對話了劉寶華。
力爭形成中國核電的雄安高地
記者(以下簡稱“記”):“雄安”加“核電”,成為引人矚目的組合,請問雄安新區核電創新中心的組建是出于什么考慮?
劉寶華(以下簡稱“劉”):這兩個關鍵詞結合到一起,有其內在的契合點。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是由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的,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
核電是戰略性產業,是綜合國力、科技水平與工業實力的體現,是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核電行業技術、資金、人才高度密集,其高科技屬性,非常契合雄安新區的發展方針。
我國能源發展目標,是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更高質量的能源發展。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也是踐行習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名片。
籌劃組建核電創新中心,將核電名片和雄安發展有機結合,就是要以高技術產業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以雄安創新思路引領核電發展。這是核電行業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的意義。
記:創新中心的設立是否也反映了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的呼聲?
劉:是的,核電發展對創新的需求是迫切的。新中國核電發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核電安全水平處于國際先進行列,運行業績良好,人才儲備充足,產業鏈完整。截至目前,大陸地區在運在建核電機組超過60臺,全部布局在沿海地區的電力負荷中心,成為東部沿海地區清潔能源的主力之一。但核電占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相當于美國核電占比的五分之一。與國際核電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核電產業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等方面還存在差距,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在雄安設立核電創新中心,有利于發揮雄安的高端品牌和體制機制優勢,吸引核電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端人才,打造“產學研用”有機融合的創新示范區,形成高端核電科技創新平臺。
記:創新中心的定位和布局有著怎樣的規劃?
劉:對雄安新區核電創新中心的規劃,要求是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突出高科技屬性,打造一個核電產業創新發展的示范區。
圍繞科技創新、高端產業、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領域,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優勢。
一是形成核電科技創新引領的高地。要把握世界核科技的前沿趨勢,圍繞先進核能系統,建設一批開放式的科技設施、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
二是形成核電高端人才集聚的特區。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和配套政策,培養和匯聚核電高端科技人才。集中行業資源建設綜合性的培訓平臺,打造集核電特種人才、高端技術人才教育的人才培養基地。
三是形成核高新產業的孵化園。要圍繞核電領域高新裝備,高起點布局,培育具有現代水平、高成長性的核電研發集群,形成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拓展和培育核技術應用產業,促進形成“輕重并舉”的核產業體系。
四是形成國際開放合作的“橋頭堡”。雄安新區有著對外開放的獨特優勢,創新中心可以充分依靠和發揮這個優勢潛力,以全新視野和全球眼光,積極拓展核電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空間。
強強聯合、創新驅動的現代企業
記:請問創新中心的籌建工作目前進展到哪一步?
劉:從雄安新區設立之初,核電行業就開始籌劃將核電創新納入雄安發展藍圖。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華能和大唐五大企業,成立了創新中心籌建專項工作組。工作組對核電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進行了反復的研究論證,規劃出核電行業公共研發孵化平臺的藍圖。核電企業主動與地方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對接,核電創新中心已經被初步納入雄安新區科技專項規劃和能源專項規劃。
2018年底,這五家企業按照“整體謀劃、高點起步、立足創新、綜合示范”原則,正式聯合成立了雄安興融核電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各企業依據優勢創建,有機組團、協調發展,形成強強聯合的有利局面。
核電創新中心首批工作人員已經進駐雄安新區辦公,秉承“創新”理念,正在編制整體規劃方案,遴選優質研發項目落地。
推動創新開放,引領核電發展
記:您剛才談到,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我國核電和世界領先水平還有差距。請問在這些方面,創新中心計劃如何發力?
劉:目前我國核電的國產化率超過85%,仍有一部分設備、儀器、材料的研發制造能力還比較薄弱,是我國核電發展的“短板”,從核電研發的體制來看,核電科研資源和研發力量相對分散。同時存在諸如重復投入、同質競爭等問題,需要整合形成合力。
我們希望核電創新中心成為核電行業聯合創新發展的新平臺,聚焦核電基礎共性問題和新一代先進核能技術創新,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核電”,在高端基礎材料研制、軟件開發與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發揮優勢,以重要項目、重大專項為依托,推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
我們希望創新中心深入開展核電安全運行、先進燃料等關鍵技術研究;針對關鍵設備,加大攻關力度;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引領核電技術發展和產業競爭。
記:創新中心的定位之一是國際開放合作“橋頭堡”,您認為我國核電應如何參與到全球核電發展中?日前獲悉WANO上海中心正式落地,您對其有哪些期許?
劉:當前,我國核電“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在全球核電產業中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持續提升。我國的核電技術與美、俄、法等國家形成競爭合作的局面,在建設制造等領域形成了寶貴的比較優勢。
世界上少數國家提出不再發展核電,他們依據國情找到了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但大部分國家未來仍需要發展和使用核電。多數國家需要通過引進核電技術和國際合作才能擁有自己的核電。在這樣的發展格局中,我們要主動作為,開放合作,提升國際核電技術交流話語權。我們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全球同行的溝通交流,加強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推介,推動先進核能技術的開發應用。要持續加強與相應國際組織的聯系,積極參加國際交流活動。要認真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先進經驗。
你說到的WANO,它是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最近設立了上海中心,意義也很重大。WANO上海中心是繼亞特蘭大、巴黎、莫斯科、東京四個區域中心后成立的第五個中心,它的成立將推進中國核電融入全球核電發展進程,分享國際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希望WANO上海中心在開展行業評估、信息交流等方面做出貢獻,為我國核電的國際化發展做出貢獻。
記:以雄安核電創新中心為契機,我國核電接下來應如何發展?
劉:安全高效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確定的核電發展方針。新時代核電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在綠色發展和能源轉型過程中,我國核電發展承擔著重要的使命,也迎來了重要的機遇。我們要努力實現穩定有序的發展,避免大起大落,穩定建設規模,保持科學合理的建設節奏。我們要解決好經濟性的問題,通過持續穩定發展和優化設計制造等措施,降低成本,不斷提升三代核電的經濟競爭力。我們要加快補齊技術、設備等短板,提升國產化率。當然,即使我們實現了100%的國產化,仍然要堅持開放合作,仍然會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持歡迎開放的態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核電能夠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健康發展。
我們支持核電創新中心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瓶頸和短板開展聯合研究并推動解決。使之形成核電高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的創新服務,成為核能新技術、新業態的研發孵化平臺,為我國核電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雄安新區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我國核電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希望核電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雄安核電創新中心建設為契機,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核電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發展中心,助力核電強國早日實現。